还没完!一集装箱船订单即将到来

  在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仍处调整期的当下,几大班轮巨头却几乎同时掀起新一轮大规模订船潮。马士基(Maersk)、达飞(CMA CGM)、长荣海运(Evergreen Marine)以及韩国现代商船(HMM)正陆续敲定总计数十亿美元的新造船计划,从1.4万到2.4万TEU级大型集装箱船全方面覆盖。这些订单不仅标志着全球运力结构新一轮更新,也释放出行业巨头对中长期市场及绿色能源转型的信心。

  据信德海事获悉,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已将其最新一轮集装箱船订单锁定在中国,两家船厂——新时代造船(New Times Shipbuilding)与扬子江船业(Yangzijiang Shipbuilding)有望共同承建。该批订单预计包括6艘确定订单与6艘备选订单,单船规模约1.8万TEU,并可能升级至2.2万TEU。虽然韩国HD现代与韩华海洋也曾参与竞标,但报价普遍高出约3000万美元,使中国船厂凭借明显的成本优势脱颖而出。据悉,合同有望在10月正式签署。

  马士基近年来在绿色燃料战略上呈现多元化趋势,继23艘甲醇双燃料船后,公司已逐步转向LNG路线,目前在运营和在建的LNG双燃料船舶总数已超过60艘。首席执行官柯文胜(Vincent Clerc)强调,LNG船只是转型的一部分,但绝非终点,马士基将持续探索更具前瞻性的能源路径。

  法国达飞集团(CMA CGM)同样在积极扩充船队。消息的人偷偷表示,达飞计划成为首家在印度建造集装箱船的国际班轮公司,拟在科钦船厂(Cochin Shipyard)订造三艘约1500TEU的LNG双燃料支线船。这不仅是印度造船业的里程碑,也标志着达飞的本地化布局新突破。

  与此同时,达飞还在中国与韩国同步推进大型主力船项目,正在与多家船厂洽谈订造17,000至24,000TEU级集装箱船,尤其关注船长366米、配置22至23排箱的“紧凑型”18,000至21,000TEU设计。达飞目前已有54艘LNG双燃料主力船在建,这中间还包括扬子江、沪东中华、江南造船及韩国现代重工、DISC等多家船厂的项目。随着这些新船交付,达飞的LNG船队将跃升为全球最大,进一步巩固其在绿色航运赛道的领先地位。

  台湾长荣海运(Evergreen Marine)正在筹划新一轮造船计划,预计订造14,000至15,000TEU级的“NPX紧凑型”主力船。该系列船预计采用LNG或甲醇双燃料动力方案,船长约335米、型宽51米,兼具装载效率与港口适应性。

  长荣目前已有35艘主力船在建,这中间还包括11艘LNG双燃料巨轮(由中国船舶集团与韩华海洋建造)和24艘16,500TEU甲醇船(由今治造船与三星重工承建)。业内分析认为,长荣延续“LNG+甲醇双路径”战略,旨在应对不一样的区域的燃料政策与供应条件,同时为未来氨燃料与碳捕集改装留出空间。随着这批新船逐步交付,长荣的绿色船比例将明显提升,成为推动亚太航运脱碳的重要力量。

  韩国现代商船(HMM)也加入了这场绿色造船竞赛。据信德海事近日报道《》,HMM已基本敲定12艘14,000TEU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,总额约22亿美元(约157亿元人民币)。该订单由HD现代集团建造8艘、韩华海洋建造4艘,每艘造价约1.825亿美元。业内人士透露,这批船舶将预留氨燃料或甲醇燃料改装接口,以满足未来IMO温室气体减排标准。此项目被视为HMM“2030中长期船队战略”的核心组成部分,同时象征韩国船厂在LNG双燃料市场的全面回归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HMM还考虑向中国船厂追加最多12艘支线船订单,以扩充亚洲区域运力,实现更平衡的全球网络。

  根据DNV最新统计,2025年前九个月全球新增替代燃料动力船订单共192艘,其中LNG动力船达121艘,占比高达63%,而集装箱船依然是主力板块,占比超过六成。业界正形成以“甲醇”“LNG”与“多路径并行”为核心的三大技术路线。马士基代表“甲醇先锋”后转而建造LNG运输船,达飞与长荣目前也坚定走“LNG路线”,而HMM则预留“氨+LNG”的多重改装接口,为未来技术演进保留空间。

  在这一趋势下,中韩船厂的地位进一步凸显。中国扬子江、沪东中华、江南造船、新时代造船等凭借价格与交期优势持续吸引国际班轮公司下单;韩国HD现代与韩华海洋则专注于高的附加价值大型船,重新夺回部分全球市场占有率。亚洲造船产业正成为全世界绿色航运发展的主引擎。

  信德海事认为,马士基、达飞、长荣与HMM几乎同时启动新一轮建造计划,标志着航运脱碳投资已从试验阶段进入全方面实施阶段。四家航运巨头选择在运价低位、造价回调的周期窗口下出手,不仅是对未来市场的提前布局,也是对EU ETS、FuelEU Maritime及IMO净零路线图的前瞻应对。

  可以预见,未来12至18个月内,全球将迎来新一轮集装箱船订单高峰,而中韩船厂的角色将愈发关键。绿色船舶竞争不再是概念之争,而已进入技术、成本与产能的深水区。这场新一轮造船浪潮,注定将重塑未来十年的全球班轮业格局。

  【投稿】【提供线索】【转载】请后台留言或电邮投稿,主题格式为【投稿】+文章标题,发送至邮箱。

2025-10-17 1 次

相关文档

Related Documents